今日AI-OpenAI-2024年9月30日

发现全网最新的AI内容

突发!孙正义的日本软银将向OpenAI领投5亿美元,公司估值有望超越1万亿|钛媒体AGI

文章概要:

1. 日本软银愿景基金已同意在奥尔特曼(Sam Altman)领导的OpenAI公司最新一轮融资中领投5亿美元
2. 其他领投方包括Thrive Capital,其将向OpenAI投资超过10亿美元,老虎基金、Coatue Management 和微软也参与了本轮融资
3. 预计本轮整个筹资将达到65亿美元,OpenAI最新估值高达1500(约合人民币1.05万亿元)
4. 阿联酋基金MGX以及Dragoneer Investment Group和英伟达(Nvidia)也洽谈投资事宜,而苹果已确定不会参与OpenAI融资事宜
5. OpenAI首席技术官Mira Murati宣布辞职,另外两名高级研究员随后宣布离职
6. 日本软银执行官孙正义与奥尔特曼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7. OpenAI面临居高不下的算力成本压力
8. 该公司计划在年底之前将ChatGPT Plus订阅的价格从每月20美元提高到每月22美元,使得公司在12个月内产生40亿美元的收入,该公司的收入预计增至116亿美元
9. 随着价格上涨,到2029年,ChatGPT Plus价格将达到每月44美元
阅读原文

郑志刚:OpenAI重组为盈利性公司为哪般?

文章概要:

1. OpenAI希望摆脱以往“化缘”式募集资金的羊肠小道,开启通往资本市场助力创新的坦途
2. 在存在内在冲突的非盈利组织治理构架中,类似阿尔特曼被解聘的治理危机会频繁发生,而借助盈利组织成熟的治理经验,OpenAI可以轻松化解各种潜在治理危机
阅读原文

OpenAI融资70亿,只剩孤家寡人?众人怒揭奥特曼真面目!

文章概要:

1. OpenAI的CEO奥特曼面临着诸多质疑,包括高管离职潮、爱权斗、爱push员工、给钱小气等,甚至被指图谋颠覆非营利组织结构,公开抢夺数十亿美元资金。
2. OpenAI的融资即将完成,预计20年收入将达到116亿美元,但公司团队却分崩离析。
3. 奥特曼的“芯片帝国”计划在全球铺开,他正在和阿联酋、亚洲芯片制造商以及美国官员谈判,建议联合起来耗资7万亿美元,在全球建起新的芯片工厂和数据中心。
4. OpenAI的高管离职潮内幕曝光,包括权力斗争、职业倦怠和薪酬诉求等问题。
5. 奥特曼在最新的采访中表示,OpenAI反而会“变得更强”,他将更多地参与公司的技术和产品部分,同时还打算把公司的组织结构变得更加扁平。
阅读原文

OpenAI的成功哪有那么简单,背后的弯弯绕绕,讲得太全面了!

文章概要:

1. OpenAI的成立源于对AI领域霸主垄断的担忧,Sam Altman希望建立一家不受任何资本控制,以安全实现AGI为人类理想的AI实验室。
2. OpenAI的发展史上经历过几次重大转折,第一次是选择最终通往AGI的研究方向,第二次大的方向选择与如何看待AI安全与商业化有关。
3. 微软的帮助是OpenAI走向成功的加速器,微软为OpenAI提供了庞大的资金用于训练模型和招募人才,还为OpenAI设计了能够容纳超过1万张GPU的训练集群。
4. 人才密度是OpenAI成功的另一大原因,OpenAI的AG使命吸引了世界上最聪明的一批AI研究者。
5. OpenAI最早意识到算力增长对训练大模型带来的优势,拥有更多的算力意味着OpenAI可以进行更多的实验和尝试。
6. 数据对于训练模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OpenAI在数据获取方面相比Microsoft、Google等大公司具有天然的优势。
7. OpenAI在2023年3月推出了具有商业化前景的GPT-4模型,这使得OpenAI在人工智能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阅读原文

宫斗续集,OpenAI还剩下谁?

文章概要:

1. OpenAI领导层“换血”,除山姆·奥特曼外全部离职。
2. OpenAI正进行新一轮融资,已从研究实验室转变为科技公司。
3. 2023年底,OpenAI上演“宫斗”大戏,实质是“同人堂”与“摇钱树”之争。
4. 奥特曼回归后,OpenAI高层经历大洗牌,多位高管离职。
5. 奥特曼提拔“亲信”,打造科技公司管理架构,生产吸引消费者并能产生收入的产品。
6. OpenAI正从实验室变成一家科技公司,首席财务官称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70亿美元融资已超额认购。
7. OpenAI今年亏损高达50亿美元,很快就得出来融资。
8. OpenAI以1500亿美元的估值寻求融资,苹果决定不参与此次投资。
9. OpenAI的人事重组,不仅意味着公司治理架构的重大转变,也将影响该公司今后管理人工智能风险的方式。
阅读原文

宫斗续集,OpenAI还剩下谁?

文章概要:

1. 2023年底,OpenAI上演“宫斗”大戏,首席科学家伊利亚·苏茨克沃解雇山姆·奥特曼,理事会除名格雷格·布罗克曼,首席技术官米拉·穆拉蒂接任首席执行官。 2. 2024年5月,苏茨克沃和安全主管简·雷克先后离职,他们共同领导的“超级智能对齐团队”也被解散。 3. 2024年6月,OpenAI公布GPT-4o模型没多久,奥特曼就聘请了曾在推特、Instagram和脸书工作的凯文·威尔担任首席产品官,社区社交网络Nextdoor前首席执行官莎拉·弗里尔担任首席财务官。 4. 2024年7月,有报道指出,OpenAI今年亏损高达50亿美元。 5. 2024年9月,OpenAI以1500亿美元的估值寻求融资。本轮融资由兴盛资本领投,微软也参与其中,英伟达有意向投资1亿美元。
阅读原文

终于腾讯混元也支持兼容OpenAI API了

文章概要:

1. 国庆假期,腾讯混元平台开始支持兼容OpenAI的API直接用OpenAI的SDK,也支持用http访问,纯净得一比。
2. 腾元系众模型可以逐一验证:hunyuan-lite、hunyuan-standard、hunyuan-standard-256K、hunyuan-pro、hunyuan-code、hunyuan-role、hunyuan-functioncall、hunyuan-vision、hunyuan-turbo。
3. 腾讯混元的鉴权虽也是标准化的,但挺麻烦的,这回直接给上了一个API KEY,专门给搞的。
4. 10个中文大模型开放平台详单(兼容OpenAI),不兼容的知名玩家不多了,只剩度娘家文心一言的千帆大平台,依然特立独行地让人讨厌。兼容OpenAI API的好处就是支持一些知名的大模型应用直接切换,比如Cursor。
阅读原文

OpenAI发布推理能力超人类博士超强模型-o1,即将上线可免费体验!

文章概要:

1. OpenAI发布推理能力超人类博士超强模型-o1,即将上线可免费体验。
2. o1模型的新颖之处在于其独特的推理模式,它首先构建一个“思维链”,经过一系列的“思考”,再生成的回答。
3. o1模型的推理规模扩展则打开了新的视角:在完成训练后,模型通过大量的计算和时间投入在推理过程中获得性能提升。
4. 虽然OpenAI未具体透露使用何种训练方法,但可以推测o1模型的成功应用强化学习。
5. OpenAI 最近推出的o1模型在数学和编程领域非常突出,在文字解密领域也展现不俗的实力。
6. OpenAI给了以下四条建议:提示词简单直接、避免思维链词、分隔符让提示词更加清晰、检索增强生成中的额外上下文。<> 7. 随着时间的推移,o1人工智能的道路上,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阅读原文

OpenAI死里逃生?加州AI法案刚刚被毙,LeCun李飞飞吴恩达狂喜

文章概要:

1. 加州宣布否决加州AI限制法案,LeCun、李飞飞、吴恩达大佬激动地奔走相告,OpenAI、谷歌、Meta等公司逃过一劫。
2. SB-1047法案规定,通过追究开发者的责任,来防止AI系统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或引发损失超过5亿美元的网络安全事件,这一规定引来学界和业界的反对。
3. 加州州长认为SB-1047法案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对AI实施的监管,是以遏制利于公众利益的创新为代价的。
4. 法案对最基本的功能,也适用严格的标准,这并不是保护公众免受AI技术最佳办法。
. 一众大佬对SB-107法案深恶痛绝,认为它不仅会阻碍AI的创新对当今AI的安全性也没有帮助。
6. 法案用所谓的“紧急开关”世界末日,但对Deepfake、虚假信息等已出现的安全风险却视而不见。
7. SB-1047甚至让图灵三巨头为此“决裂”,LeCun、李飞飞、吴恩达为代表的大佬们,多次公开反对不满。
8. 202年1月5日,【智求共赢・中国AIG应用峰会暨无界AI生态合作伙伴】在杭州未来科技城会议中心举行。
阅读原文

OpenAI的“疯狂对赌”:从亏损50亿到1500亿估值的奇幻漂流!

文章概要:

1. OpenAI预计今年亏损50亿美元,但通过融资7亿美元并进行对赌,若两年内盈利,其估值将飙升至100亿美元。
2. OpenAI创始团队成员纷纷离职,CEO奥特曼成为“孤胆英雄”,但他领导下的ChatGPT是吸金利器,今年预计收入27亿美元。
3. OpenAI加班文化盛行,员工加班费少,CEO奥特曼在理想主义和资本意志间寻求平衡。
阅读原文

OpenAI CFO 称高管离职不影响公司前景;智谱再掀价格战,所有模型 1 折调用;雇佣专家训练大模型成新生意丨AI情报局

文章概要:

1. OpenAI CFO安抚投资者:高管离职不影响公司前景
2. 智谱再掀价格战,所有模型1折调用
3. 本科生已不够,AI公司雇佣各领域专家训练大模型
4. 神秘“蓝莓”登顶文生图竞技场,疑似Flux.1续作
5.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研究:AI可100%绕过谷歌验证
6. 大模型再掀价格战,智谱API最大力度活动,1折调用其所有模型
7. 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将来机器人的数目会比人更多
8. 周鸿祎谈英特尔“卖身”:IT行业没有永远的王者
9. 减少英伟达芯片依赖,监管机构鼓励国内企业使用本土芯片
10. 阿里妈妈开源全新AI图像修复模型FLUX-Controlnet-Inpainting
11. 科大讯飞入股灵童机器人
12. 因时机器人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
13. AI独角兽特斯联赴港IPO:估值超200亿
14. 邮储银行推出货币市场AI交易机器人
15. 电信AI研究院开源首个基于全国产万卡集群和国产深度学习框架训练的千亿参数大模型
16. 中国移动“算网大脑”规模商用,推动算力像水电一样即取即用
17.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2023年我国新安装工业机器人27.63万台,超全球半数
18. 本科生不够用,Cohere AI雇佣各领域专家训练大模型
19. “AI换脸”色情犯罪将在韩国入刑
20. 英特尔推出下一代AI解决方案,正式发布至强6系列处理器和Gaudi 3 AI加速器
21. 扎克伯格持续看涨英伟达:GPU供应商会随着对GPU的需求大幅利好
22. 苹果将于春季推出新款智能家居设备,能够支持苹果AI功能
23. 研究发现AI越高级就越会装
24. LVMH集团盯上AI创业小公司,一口气投了5家
25. Galaxy AI项目负责人:2025年将是AI普及元年
26. Nurix AI筹集2750万美元,扩大定制企业级AI Agent的开发
阅读原文

OpenAI CFO 称高管离职不影响公司前景;智谱再掀价格战,所有模型 1 折调用;雇佣专家训练大模型成新生意丨AI情报局

文章概要:

1. OpenAI CFO 安抚投资者:高管离职不影响公司前景
2. 大模型再掀价格战,智谱API最大力度活动,1折调用其所有模型
3. 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将来机器人的数目会比人更多
4. 周鸿祎谈英特尔“卖身”:IT行业没有永远的王者
5. 减少英伟达芯片依赖,监管机构鼓励国内企业使用本土芯片
6. 阿里妈妈开源全新AI图像修复模型FLUX-Controlnet-Inpainting
7. 科大讯飞入股灵童机器人
8. 因时机器人完成超亿元B+轮融资
9. AI独角兽特斯联赴港IPO:估值超200亿
10. 邮储银行推出货币市场AI交易机器人
11. 电信AI研究院开源首个基于全国产化万卡集群和国产深度学习框架训练的千亿参数大模型
12. 中国移动“算网大脑”规模商用,推动算力像水电一样即取即用
13.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2023年我国新安装工业机器人27.63万台,超全球半数
14. 神秘“蓝莓”登顶文生图竞技场,疑似Flux.1续作
15. 本科生不够用,Cohere AI雇佣各领域专家训练大模型
16.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研究:AI可100%绕过谷歌验证
17. “AI换脸”色情犯罪将在韩国入刑
18. 英特尔推出下一代AI解决方案,正式发布至强6系列处理器和Gaudi 3 AI加速器
19. 扎克伯格持续看涨英伟达:GPU供应商会随着对GPU的需求大幅利好
20. 苹果将于春季推出新款智能家居设备,能够支持苹果AI功能
21. 研究发现AI越高级就越会装
22. LVMH集团盯上AI创业小公司,一口气投了5家
23. Galaxy AI项目负责人:2025年将是AI普及元年
24. Nurix AI筹集2750万美元,扩大定制企业级AI Agent的开发
阅读原文

OpenAI,正走向一种泯然众人的强大|动察

文章概要:

1. OpenAI的商业化成功不断突破固然可喜,不过其由心系全人类的科技前瞻机构向一位强大的高管控制的传统科技公司的转变,还是有些令人惋惜
2. OpenAI近年来的发展路径却充满争议与波折,这与其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的科技强人风格
3. Altman以其激进且富有野心的计划,结合多方势力,继续拓宽自家的护城河
4. 落地前夜,人工智能仍需金钱疯狂堆砌
5. 重组后的绝对掌控力是对科技强人的致命吸引7. 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OpenAI有望在Altman的引领下,实现更大的突破和飞跃。但同时,也需要警惕“一言堂”可能带来的风险与隐患
阅读原文

一些我们需要了解的OpenAI o1信息

文章概要:

1. OpenAI发布新模型o1已经过去两周了,今天比较闲专心摸鱼,研究学习下OpenAI o1。
2. OpenAI官方介绍了OpenAI o1的相关信息,包括命名原因、带来的升级、智能程度、思维链、与GPT-4o的不同、使用限制、适用场景、局限性以及提示词建议等。
3. OpenAI o1-preview是ChatGPT和API中这些推理模型的早期预览,OpenAI还将添加浏览、文件和图像上传以及其它功能,使其对每个人都更有用。
4. 除o1系列外,OpenAI还计划继续开发和发布GPT系列中的模型。
5. 个人体验o1模型时,并没有特别的惊喜,主要问题是还没一个既能发挥o1又能同时满足自己日常需求的应用场景。
6. o1目前更适合程序开发、数学、物理、生物等需要强推理解决的复杂任务问题。
7. 普通用户相比o1强推理能力、慢响应,更需要的是修复AI“幻觉问题”的能力。
. 从AI发展的角度来看,o1的技术突破意义远大于其目前的应用价值
阅读原文

苹果将放弃投资?OpenAI正处多事之秋

文章概要:

1. 北京时间9月28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苹果公司已经退出了对OpenAI进行投资的谈判,后者预计将在新一轮融资中筹集高达65亿美元资金。
2. OpenAI正在从非营利性组织转型为盈利性公司,并且这一转型得到了许多投资者支持。
3. 在营收和盈利方面,OpenAI仍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态中。
4. 高管离职则是OpenAI长期面临的另一问题,9月25日,CTO Mira Murati在社交平台上宣布自己将离开6年多的OpenAI。
5. 9月13日OpenAI发布了o1大模型,在数学和编程方面展现出出色能力,尽管是“预览版”也引起了轰动,但是针对这些模型的争议也随之而来。
6. 苹果不参与OpenAI新一轮的融资,并不会影响到双方在人工智能上的合作,苹果会继续将ChatGPT整合到他们的个人智能化系统Apple Intelligence中。
7. 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也间接反映了OpenAI急需新一轮融资给公司输血。
8. 9月13日,没有预告和公开发布会,OpenAI在凌晨发布了造势已久的“草莓”模型,新名字叫“o1”。
9. o1模型接受了强化学习(RL)训练,并在模型推理时采用更长的内部思维链(CoT),在物理、化学、数学等强逻辑领域性能显著提升。
10. 对于o1的发布,业内整体上看分两派:一派认为o1代表着Scaling Law以外新路径的开启,另一派则认为这是OpenAI为了融资的炒作行为。
阅读原文

OpenAI创始人山姆·奥特曼:用强化学习算法来指导人生

文章概要:

1. OpenAI创始人山姆·奥特曼分享了他的人生经验,包括如何用强化学习算法来指导人生,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保持专注和超脱,如何选择正确的事情来做,如何避免被不重要的事情分散注意力等。
2. 他还提到了自己在创业过程中的一些经历和教训,如卖掉公司后的一年休息时间,以及如何在探索模式下尝试多个项目并接受大多数项目的失败。
3. 此外,他还分享了自己对风险、创新、价值创造等方面的看法,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保持灵活的心态和新的视角。
阅读原文

【深度】OpenAI o1技术原理分析及产业影响

文章概要:

1. OpenAI于9月13日推出o1模型,在逻辑推理能力上大幅提升。
2. o1模型的核心在于通过RL及MCTS,将CoT能力内化进LLM中。
3. 大模型训练的第一性原理为本质上大模型的能力都来自于训练数据,体现某方面能力的训练数据密度越高,训练出的大模型这方面的能力就越强。
4. 去年下半年微软发布了Orca系列模型,采用了高质量合成数据进行训练,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5. 去年另一项关键研究是ToT,即思维树,Tree of Thought。
6. 去年另一篇关键的论文是OpenAI在5月发布的《Let's verify step by step》,这篇文章提出了“过程监督”的训练方法,大幅提升了大模型的数学推理能力。
7. 今年以来,有几篇关键论文,对于我们理解o1很有帮助。
8. o1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于在“reasoning-heavy”类问题中,表现得更加出色,比如数据分析、写代码、做数学题。
9. o1带来的影响与启示在于逻辑推理能力一直以来都是AI的皇冠,也是目前制约Agent落地的核心障碍。
10. o1本质上是算法及数据的创新,对训练算力的依赖度较低,因此对国内AI公司而言是一个利好。
11. o1带来的第三个影响,也是目前市场并未形成共识的一点,就是o1模型的背后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数据飞轮。
阅读原文

OpenAI融资70亿,只剩孤家寡人?众人怒揭奥特曼真面目!

文章概要:

1. OpenAI的高管离职潮引发了外界对奥特曼的质疑,包括爱权斗、爱push员工、给钱小气等。
2.AI的融资即将完成,预计2025年收入将达到116亿美元。
3. OpenAI的非营利组织本应统治营利性部门,但奥特曼却把这种结构颠倒了。
4. 奥特曼的“芯片帝国”计划,已经在全球铺开,正在和阿联酋、亚洲芯片制造商以及美国官员谈判。
5. OpenAI的员工对薪酬不满,领导层变动中另一个被低估的因素是,随着OpenAI的声望和估值飙升,关键的研究人员持续在寻求加薪。
阅读原文

OpenAI o1:AI 界的新巨星,开启星光熠熠的新时代。

文章概要:

1. OpenAI 新 o1 正式发布,代表了 能力的新,逻辑和推理上全面碾压其他模型。
2. o1 模型已经逐步向所有 ChatGPT Plus 和 Team 用户开放未来会考虑对. o1 模型分为 o1 预览版和1 mini,o1i 就是更,推理啥的都,极度适合数学和代码,就是世界知识会差很多,适用于推理但不需要广泛世界知识的场景。
4. o1 模型目前并不支持曾经的所有功能,仅仅只有一个可以进行对话的裸模型。
5. 在以 GPT 为代表的快思考大模型时代,以往的逐步思考等方式已失效,对 o1 有负效果。这意味着传统思维模式面临挑战,要重新审视策略,适应变化,大模型特点规律,不被旧思维束缚,以寻新发展方向。
阅读原文

苹果反水:OpenAI的1500亿「史上最大」融资轮,难了

文章概要:

1. OpenAI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从一个AI圈内领先的实验室,发展成为一家全球知名的企业。但近期OpenAI多位高层领导宣布辞职,包括首席技术官Mira Murati、首席研究官Bob McGrew和Post Training研究副总裁Barret Zoph等。
2. OpenAI正在努力改变其公司结构,成为一家面向盈利的公司,不再受公司非营利部门的控制。但这轮转型过程可能并不顺利,有消息称OpenAI最新一轮65亿美元的融资,苹果已经决定不跟了。
3. OpenAI越来越专注于构建其产品,一些长期任职的OpenAI员工表示,这些产品的重点不再是纯粹的研究。高额融资和巨额盈利的前景已经破坏了OpenAI的文化。
4. OpenAI正在专注于持续改进ChatGPT等产品,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果。但OpenAI预计在今年年底会把价格提高2美元,并将在未来五年内把会员价格提高到44美元。
5. OpenAI的下一代基础模型GPT-5被外界普遍认为将是技术的重大飞跃,但也面临着研发的挫折和延迟。与此同时,竞争对手推出了与OpenAI当前产品大致相当的大模型。
6. OpenAI员工将去年11月的奥特曼被解雇和取消解雇称为「短暂事件」,因为它只持续了几天。随着近期OpenAI管理层「人事地震」,人们再次想起那场「宫斗」。
7. 今年春天,OpenAI发布GPT-4o,在人们感慨OpenAI又一次震撼世界的背后,是OpenAI内部开发局面的紧张混乱。
阅读原文

苹果放弃!OpenAI泡沫破裂?

文章概要:

1. 据外媒报道,OpenAI新一轮融资已超额完成认购,总融资超过65亿美元,但苹果却放弃了与OpenAI的融资谈判。
2. 同时,OpenAI三大技术核心人员离职,也将其送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3.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向DoNotPay、Rytr、Ascend Ecom、Ecommerce Empire Builders和FBA Machine五家AI公司发起了诉讼,起诉这五家公司虚假宣传AI技术或销售劣质AI技术,令AI行业巨震。
4. 在知乎平台,2017年前后就有不少关于“AI是否是泡沫”的讨论话题,甚至有网友总结出了“投钱——发展——收割——破灭——沉淀”全套流程。
5. 人们认为AI技术可能是泡沫的核心原因有三个:大量案例在前,美股收割频率太高;实际用途与预期不符;体验与宣传不符。
6. 作为AI领域首屈一指的企业,OpenAI在ChatGPT取得巨大成功后,也陷入了困境。
7. 苹果退出OpenAI融资项目,原因可能就在于OpenAI当前的经营情况有问题,即便苹果与OpenAI存在合作,暂时也要放弃投资对方。
8. 苹果放弃投资OpenAI,不能证明AI行业属于泡沫。
9. AI产业绝非泡沫,但可能正在进入“泡沫期”。
10. 按照这一曲线对应,AI大模型技术可能正在泡沫期阶段。只有更多科技公司脚踏实地,做C端用户抑或B端客户用得着、用得上、有价值的AI技术,让AI技术创造出真正的价值,AI产业才会进入到爬升期乃至高原期。
阅读原文

苹果放弃!OpenAI泡沫破裂?

文章概要:

1. 据外媒报道,OpenAI新一轮融资已超额完成认购,总融资超过65亿美元,然而苹果却放弃了与OpenAI的融资谈判。同时,OpenAI三大技术核心人员离职,也将其送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2.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向DoNotPay、Rytr、Ascend Ecom、Ecommerce Empire Builders和FBA Machine五家AI公司发起了诉讼,起诉这五家公司虚假宣传AI技术或销售劣质AI技术,令AI行业巨震。
3. 人们认为AI技术可能是泡沫的核心原因有三个:大量案例在前,美股收割频率太高;实际用途与预期不符;体验与宣传不符。
4. OpenAI在ChatGPT取得巨大成功后,也陷入了困境。苹果退出OpenAI融资项目,原因可能就在于OpenAI当前的经营情况有问题,等到明年OpenAI完成转型或转型失败后,苹果再考虑是否给予其投资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5. AI产业绝非泡沫,但可能正在进入“泡沫期”。只有更多科技公司脚踏实地,做C端用户抑或B端客户用得着、用得上、有价值的AI技术,让AI技术创造出真正的价值,AI产业才会进入到爬升期乃至高原期。
阅读原文

OpenAI:2029年实现1000亿美元收入

文章概要:

1. 《纽约时报》报道披露了OpenAI的内部财务文件,展示了其惊人的增长轨迹和未来规划
2. OpenAI收入增长迅猛,2023年初到2024年8月增长了1700%,达到3亿美元,2024年全年预计收入将达到37亿美元025年预计收入将达到116亿美元
3. OpenAI的用户基数同样令人咋舌,截至2024年6月,月活跃用户已达3.5亿,ChatGPT付费用户突破1000万,使用OpenAI技术的第三方开发者超过100万
4. OpenAI计划在5年内将ChatGPT的订阅价格从20美元提高到44美元,设定了202年实现1000亿美元收入的目标
5. OpenAI为了支撑如此惊人的增长,正在寻求新一轮融资,计划融资70亿美元,估值可能达到1500亿美元
6. 文章同步自于知识星球《AGI Hunt》,星球实时采集和监控推特、油管、discord、电报等平台的热点AI内容,并基于数个资讯处理的 agent挑选、审核、翻译、总结到星球中
7. 星球非免费,定价99元/年,0.27元/天,一是运行有成本,它能自我闭环,才能长期稳定运转;二是对人的挑选,希望找到关注和热爱AI的人
阅读原文

烧钱的游戏:OpenAI 预计今年亏损50亿美元

文章概要:

1. OpenAI在AI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财务状况令人担忧,预计将亏损约50亿美元。
2 OpenAI正寻求65亿至70亿美元的资金,可能使公司估值达到1500亿美元。
3. OpenAI正在非营利组织向营利性企业转型,并计划成为一家公共风险公司”,上市时间表尚不明确。br> 4的商业化之路挑战,aaS企业为AI公司提供运营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解决方案方面有巨大机会。
5. 巨额投资高额亏损,反映了对AI长期发展前景的信心,但同时也暴露了行业面临的风险。
6. OpenAI的“公共风险公司”模式,这种将社会影响与商业目标结合的方式可能为SaaS企业提供新的思路
7. AI行业人才流动频繁,SaaS公司在人才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需要有针对性的。
8. AI行业的为相关S服务创造了机会,SaaS企业应密切关注AI技术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产品策略。
阅读原文

苹果放弃投资 OpenAI,硅谷最大融资悬了?

文章概要:

1. 苹果放弃投资Open,微软、英伟达等巨头仍在谈判桌上,OpenAI正坚定地从非营利组织转型为营利性公司。
2 OpenAI在发布产品公告和进行安全测试方面过于急躁,且已失去对竞争对手的领先优势,大量资金的注入和巨额利润的前景正在侵蚀OpenAI的。
3. OpenAI高管离职潮或许是这一变化的最好表征,本质上还是不开“安全”二字。
阅读原文

OpenAI高管集体出走,AI巨头还能走多远?

文章概要:

1. OpenAI多位核心高管离职,包括首席技术官Mira Murati、创始人首席科学家Ilya Sutskever、AI安全团队负责人Jan Leike、联合创始人John Schulman和公司总裁Greg Brockman。
2. 离职原因可能包括理念分歧、压力、对领导力和愿景的质疑等。
3. Meta推出全新升级的Llama 3.2模型,为边缘设备和视觉任务了革命性的变化。
4. Llama 3.2的主要特点包括多样化模型规模、边缘设备优化、强大的视觉能力、开放定制、Llama Stack发布和开放获取。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