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AI-OpenAI-2024年10月1日

发现全网最新的AI内容

OpenAI o1来了,值得关注的三个显著变化!

文章概要:

1. OpenAI 推出 o1 大模型,在处理物理、化学和生物时,表现已和该领域博士生水平不相上下,在数学奥林匹克的资格考试中正确率为 83%,进入美国前 500 名行列
2. 该模型有三个显著提升,包括显著提升了大模型的逻辑推理能力,极大提升 Prompt 的自动化,寻找到解决大模型 Scaling Law 放缓问题的办法
3. o1 通过强化学习、思维链、在推理阶段分配更多计算资源等 3 个技术方法提升其在科学、数学和编程任务中的推理能力
4. 对于 o1 而言,用户无需再费心构建繁复的 Prompt,OpenAI 也建议在使用 OpenAI o1 时保持提示的直接,并避免使用思维链提示
5. OpenAI 发现增加推理时间可以使得模型获得更强的性能,而增加的计算主要用于将 COT得更细,扩大搜索空间,从而使得找到优质 COT 路径的可能性增高
阅读原文

OpenAI新一轮65亿美元融资遇困难,苹果弃跟

文章概要:

1. OpenAI 高层变动频繁,三位高层领导突然宣布辞职。
2. OpenAI 正在努力改变其公司结构,成为一家面向盈利的公司,不再受公司非营利部门的控制。
3. OpenAI 正在寻求从微软、苹果和英伟达等支持者那里筹集 65 亿美元资金,但苹果已经决定不跟了。
4. OpenAI 越来越专注于构建其产品,一些长期任职的 OpenAI 员工表示,这些产品的重点不再是纯粹的研究。
5. OpenAI 预计在今年年底会把价格提高 2 美元,并将在未来五年内把会员价格提高到 44 美元。
6. OpenAI 正计划新一轮 70 亿美元的融资,使估值达到 1500 亿美元,这是私营科技公司有史以来的最高估值之一。
7. OpenAI 的下一代基础模型 GPT-5 被外界普遍认为将是技术的重大飞跃,但也面临着研发的和延迟。
8. OpenAI 员工将去年 11 月的奥特曼被解雇和取消解雇称为「短暂事件」,因为它只持续了几天。
9. OpenAI 高层担心 Ilya Sutskever 等人的离职可能会引发更大规模的人员外流,曾努力让 Ilya Sutskever 回归。
10. OpenAI 内部开发局面紧张混乱,研究人员被要求对 GPT-4o 进行比最初计划更全面的安全测试,但只给了九天的时间。
11. GPT-4o 推出后,熟悉该项目的人士表示,随后的分析发现该模型超出了 OpenAI 的内部的安全底线。
12. OpenAI 直到最近才全面开放了 GPT-4o 的高级语音功能,或许也和安全问题有关。
13. 急于部署 GPT-4o 是影响 Murati 等技术领导者抉择的其中一件事。
14. 其他高级职员也越来越不满。
15. OpenAI 的研究实力毋庸置疑,已在 AI 军备竞赛中确立了竞争优势,但行业发展的未来可能并不完全是由 AI 模型能力决定的。
阅读原文

苹果反水:OpenAI的1500亿「史上最大」融资轮,难了

文章概要:

1. OpenAI高层变动频繁,9月三位高层领导突然宣布辞职,联合创始人John Schulman于8月宣布离开OpenAI,前往竞争对手Anthropic工作。
2. OpenAI正在努力改变其公司结构,成为一家盈利的公司,不再受公司非营利部门的控制。
3. 有现任和前任员工表示,OpenAI仓促地发布了产品并进行安全测试,业已失去对竞争对手的领先优势。
4. OpenAI的首席财务官周四致信投资者,称该公司有望在下周完成融资,并将在随后举行一系列电话会议,向投资者介绍其产品和研究团队的主要领导人。
5. OpenAI正在专注于持续改进ChatGPT等产品,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6. OpenAI的下一代基础模型GPT-5被外界普遍认为将是技术的重大飞跃,但也面临着研发的挫折和延迟。
7. OpenAI员工将去年11月的奥特曼被解雇和取消解雇称为「短暂事件」,因为它只持续了几天。
lya Sutskever等人的离职可能会引发更大规模的人员外流,曾努力让Ilya Sutskever回归。
9. OpenAI内部开发局面紧张混乱,研究人员被要求对GPT-4o进行比最初计划更全面的安全测试,但只给了九天的时间。
10. 虽然GPT-4o是在今年春天发布的,但OpenAI直到最近才全面开放了GPT-4o的高级语音功能,或许也和安全问题有关。
阅读原文

OpenAI融资70亿,只剩孤家寡人?众人怒揭奥特曼真面目!

文章概要:

1. OpenAI要融资70亿,2025年收入预计高达116亿美元,但高管离职潮后,外界对奥特曼的嘲讽和质疑翻了天
2. OpenAI的融资回合预计将在10月份第一周完成,此轮融资后,OpenAI的估值将达到1500亿美元
3. OpenAI专注于稳步改进ChatGPT和其他产品的策略已经硕果累累,虽然每年仍在亏损数十亿美元,但公司增长强劲
4. OpenAI的非营利组织本应统治营利性部门,但奥特曼却把这种结构颠倒了,许多人质疑:如果取消利润上限,它将把可能数十亿美元的资金,从非营利组织转移到投资者手中,这不是抢钱吗?
5. OpenAI的员工们都懵了,纷纷在Slack中发出「WTF」的表情。即使OpenAI的员工和一些粉丝希望公司仍能坚守原则,但显然,现在这个希望已经破灭了
6. OpenAI的员工对薪酬不满,领导层变动中另一个被低估的因素是,随着OpenAI的声望和估值飙升,关键的研究人员持续在寻求加薪
7. 奥特曼在最新的采访中表示——OpenAI反而会「变得更强」。他还打算把公司的组织结构变得更加扁平
阅读原文

OpenAI 的“愚蠢”把戏,已经把大型科技企业“彻底毒害”了

文章概要:

1. OpenAI可能会变成盈利实体,为了活下去,它将不得不继续筹集资金,其规模将超过以往的任何一家初创公司。
2. OpenAI的模型和产品目前是严重亏损的,它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生成式AI并没有解决那些能够证明其巨额成本合理性的复杂问题。
3. OpenAI于周四晚间发布了代号为“草莓”的o1,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4. OpenAI展示的示例都是有明确答案的,并没有展示o1模型尝试解决那些解决方案事先未知的复杂问题。
5. OpenAI声称o1“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挑战性基准任务上的表现与博士生相似。”然而,这一说法似乎并不适用于地理学,或是基础的小学英语语言测试、数学和编程领域。
6. OpenAI匆忙推出草莓,作为一种手段向投资者和公众展示AI革命仍在继续,但他们实际上推出的是一个笨拙、不令人兴奋且昂贵的模型。
7. 生成式AI不单单靠金钱在运行,还有信仰,问题是信仰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8. 我们可能正处于一场AI次贷危机之中,成千上万的公司已经支付了过高的费用来集成AI技术,而这些技术可能并不稳定,也不一定能够带来预期的收益或回报。
9. 科技巨头的两难境地:大型科技企业意识到他们已经深陷其中,出于对激怒华尔街的深切恐惧,选择减少与AI相关的资本支出。
10. 大型科技企业迫切希望找到新的增长点,决定采取相反的策略:削减成本以维持运营,通过裁员并将资本从其他部分抽出进行重新分配,作为维持生成式AI死亡行军的手段。
阅读原文

资讯 | 创始团队出走殆尽,OpenAI正在分崩离析?

文章概要:

1. 2024年97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OpenAI正计划将其运营模式转变为营利性企业,这一决定正使公司内部产生分歧。
2. 自去年11月Altman重返OpenAI并再次担任CEO以来,该公司逐渐向更为传统的商业模式过渡。员工人数从那时的770人增长至现在的170;公司也在今年新设了财务官和首席产品官的职位;此外,一些拥有企业和军事背景的人员加入到了董事会。
3. 在今年5月,OpenAI的联合创始人及备受尊敬的科学家Ilya Sutskever宣布离职,随后,与其领导团队的 Leike也离开了公司,转而加入了竞争对手Anthropic。
4. 今年春季,OpenAI研发了新的模型GPT4o。尽管研究人员被要求进行比原的,高管们希望在谷歌年度开发者大会之前推出GPT-4o,以此来吸引竞争对手的注意。
5. 初步测试结果基于不完整的数据表明,GPT-4o足够以供部署。然而,在模型发布之后,该项目的人士透露,进一步的分析显示,该模型在“”方面的表现超出OpenAI设定的内部标准。
阅读原文

“不发模型、不上新功能”的OpenAI DevDay,开发者们还能期待啥

文章概要:

1. 去年OpenAI在旧金山举办了DevDay 2023,推出了新产品和工具,CEO Sam Altman表示希望开发者明年还能来,拉高了外界预期
2. 今年OpenAI的DevDay改变了调性,从大型活动转变为开发者互动环节,不会发布下一代主要旗舰模型,而是将重点放在。<>. 尽管OpenAI宣布今年的DevDay不会发布新一代旗舰模型,但业界对此次开发者大会仍抱有诸多期待,可能会重点推出长期推理和函数调用等新的代理能力。
4. DevDay的焦点转变与AI在生成式AI发展中采取更多渐进步骤的战略相契合,公司目前正在优化其旗舰模型GPT-4o和GPT-4o mini,在生成式AI竞赛中面临保持技术领先的挑战。
5. OpenAI为了应对数据获取的挑战已经与出版商和数据经纪商签订了一系列高额授权协议,同时面临运营公司的成本压力,正在推进新一轮的融资。
6. OpenAI专注于API,或许与OpenAI在财务上面临的压力相关,通过提供更好的API或许可以为公司开辟新的市场机会,并促进与其他企业的合作。
7. 没有GPT-5,高管出走,向营利公司转型,这一系列的事件都预示着商业化已经成为Sam Altman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OpenAI将更多考虑利润,而不是实现AGI。
阅读原文

苹果已退出,软银投资投资5亿美元,OpenAI估值达到1500亿美元

文章概要:

1. OpenAI近期经历高管离职潮,但融资进展未受阻,软银集团向其投资5亿美元,使其估值超过15亿美元,也计划投资。
2. OpenAI从非营利组织转型性,这一转变引发广泛讨论也反映了AI市场的快速发展。
3. 行业分析预测,到227年,AI基础设施市场将至万亿美元规模,AI位于这一变化的。
4. 孙正义的软银集团对OpenAI的投资是经过长期考虑结果,体现了对AI技术应用的长期战略布局。
5. OpenAI的合作伙伴英伟达在AI市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企业在英伟达GPU上的将推动AI基础设施市场的扩展。
6.AI在扩张过程中面临内部管理挑战和运营亏损,商业化进程仍在,通过调整ChatGPT Plus的价格,收入预计将稳步增长
阅读原文

苹果反水:OpenAI的1500亿「史上最大」融资轮,难了

文章概要:

1. OpenAI高层变动频繁,CTO等多位领导宣布离职。
2. OpenAI正在努力改变公司结构,成为一家面向盈利的公司,不再受非营利部门控制。
3. 最新消息称,苹果决定不参与OpenAI最新一轮65亿美元的融资。
4. 内部文件显示,OpenAI 8月份收入达到3亿美元,预计明年收入将膨胀至16亿美元。
5. OpenAI计划新一轮70亿美元的融资,使估值达到1500亿美元。
6. OpenAI员工对公司的高额融资和巨额盈利前景存在分歧,认为这破坏了公司的文化。
7. OpenAI的竞争对手Anthropic和马斯克的xAI提出的模型,是由前OpenAI领导人创办的。
8. OpenAI员工对公司的内部动荡和权利争夺战感到担忧。
9. OpenAI发布GPT-4o后,发现该模型超出了公司内部的安全底线。
10. OpenAI的CTO Mira Murati因对公司的技术落地方式不满而离职。
阅读原文

突发!OpenAI获软银5亿美元融资

文章概要:

1. 软银向OpenAI注资5亿美元,这笔投资将OpenAI 65亿美元融资计划的一部分,有望将公司估值推至1500亿美元。
2 OpenAI这次融资堪称史诗级,但据纽约时报披露的投资者文件显示,尽管公司收入同比增长了惊人的1700%,但今年预计将50亿美元。
3. 除了软银,这轮融资的参与者还包括Thrive、微软、英伟达、Tiger Global Management,但苹果已经退出了融资谈判。
4. 就在融资如火如荼之际,OpenAI却太平,首席 Murati宣布辞职,随后两名高级研究员离职。
5. OpenAI的这轮融资再次印证了AI领域的“马太效应”,AI领域的“赢家通吃”格局正在形成,中小型AI公司可能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AI技术的可能会加速。
阅读原文

当地球上最赚的AI公司钱也不够花,OpenAI决心“营利”

文章概要:

1. OpenAI 高管团队今年以来已十余人,初创团队几乎所剩无几。
2. OpenAI 的盈利能力已经算得上表现最佳,但预计今年将亏损约5亿美元。
3. OpenAI 为了应对资源与投入越来越庞大的挑战,在201年设立“利润上限”公司结构。
4. Open 为了有更多的空间以更高的利率与新投资者进行谈判,改变自身复杂的非营利结构,转向营利型企业几乎已成必然。
5. OpenAI 的融资不缺投资人,但如果公司需要不断吸引资本注入以维持运营,那么 OpenAI 无论是在面对未来的财务问题,还是平衡技术发展与人类安全,都会受到制约。
阅读原文